自从古籍数字化以后,很多成语无疑将成为历史。古籍中心工作人员的每天早上8点开始,工作人员就用专门的扫描仪和电脑,将数万册古籍善本一一扫描,数字化后最终实现网络共享。
古籍是一种特殊的文物,是文明传承的载物,是历史的见证者,也是人类的瑰宝,不可再生。在保护古迹的同时,也不能让其脱离人世,必须走进现代人的生活,甚至让普通人也能看得到。
近些年来,一些国内的博物馆和图书馆,都纷纷借助数字化,让古籍与人们零距离接触。所谓古籍数字化,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古籍进行整理,并以电子数据的方式供人使用。这样古籍就能如孙悟空的毫毛一样,化身无数,走入了寻常百姓家里。数字化的古籍让其翻越和检索都大为便利,万千书卷尽在手中。
古籍实现数字化,有三个步骤:一是扫描,二是数字处理,三是网络共享。
在天一阁的工作区内,由于古籍都是无价之宝,为了保证安全,所有的道路和屋内外都安装了摄像头24小时监控。里面有18台专用的扫描仪,工作人员戴着手套小心翼翼地翻页,对齐,扫描,再翻一页。如此每天每人大概能够完成三五册古籍的扫描。有些厚一点或者不方便扫描的线装古籍,还得进行拆线扫描。在下一个房间里面,进行的是拼图操作,5个工作人员在电脑中,把扫描的图片正反两面并排排列,尽量保证书籍图片的完整性。
古籍经过数字化处理,具有多重功能,比如检索功能,按照选定的分类法确定多种检索途径,包括分类检索、条目检索、全文检索、高级检索等。阅读功能,实现影像和全文同屏阅读、并可联动,对数据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记录,提供统计数据;研究功能,具备圈点眉批、分类收集、编辑下载等功能,读者可对书页添加圈点和批注后保存,对感兴趣的资料进行分类、汇总、下载、打印等。
此外,版权保护功能,还采取数字标识和数据加密技术,有效实现数据资源的保护和传输,防止篡改数据,杜绝非法的二次传播;权限控制功能,甚至有数据制作功能、用户互动功能等。通过这些功能,实现天一阁古籍从信息服务向知识型服务的飞跃。
天一阁古籍数字化的最终目的,是更大范围、更便捷、更有效地使这些文献为人们所利用,这对提高古籍整理与研究的效率,普及传统文化,解决古籍藏用矛盾有极大的推动作用。